找到相关内容242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

    嫉妒六宫,不敬三宝,不修片善,祇说此间,便是天堂,不必另求天堂。倚福受福,不信因果,不惧业报应,广造无边恶业。不堪言也。所以随业受,打失人身,作一蟒蛇之也。”   帝复请曰:“乞赖我师,佛力究竟...冒将某处,一件善事为题,各方抄化,诈人钱米,肥家润己,养子供妻,——这等呆人,可悲可痛,一朝,神鬼不容。以上冒端抄化者,莫言有福,带累父母,六亲眷属,同入地狱,受苦无尽。自己一日命终,如犹落汤螃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943317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B

    最后发动拙火,然后配合心理化解男女性欲的根本习气与结使。总而言之,佛学统统要归结到心理方面的功夫。   修气修脉修拙火可以帮助我们转化这个父母所生、业气所生、受痛苦烦恼的之身。转化了以后,我们才能...天成佛的,是身佛。所以说唯心可以成佛,唯物也可以成佛,不过要真正转物就需要真功夫真本事了,所以说学佛是一个大科学。   这些都是大秘密,是佛学的内幕,现在都替你们揭穿了。大毗卢遮那佛的密宗修法是最大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343589.html
  • 妙泽居士著:佛学的真实面目(4)

    的理解都是不够到位的。曾有一位佛友就写信问过我,说对于造相同罪业的人来说,是否受了戒破戒、犯戒比不受戒的人还要重?其次是为什么杀人比杀一只鸡的大,不是说众生平等么?   其实,这位佛友的疑问还是...救了500个商人,同时也免使那个大恶人造下更严重的。当世是取了他的命,但根本上却是替他避免了更多的恶缘和冤冤相报(是‘杀渡’,即是能保证来世渡他)。那么,释迦牟尼其死后升天...

    妙泽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844297.html
  • 建设人间净土论(2)

    诸众鸟,昼夜六时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如是等法。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舍利弗!汝勿谓此鸟实是所生!所以者何?彼佛国土无三恶道。舍利弗!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...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。是时菩萨随其宿缘,为说妙法,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。如是等众生,若净诸业,行六事法,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,值遇弥勒,亦随弥勒下阎浮提,第一闻法。于未来世,值遇贤劫一切诸佛,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94431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

    ,须先令其信服于神异道术,才能引导善恶报应之理,令之对生畏,而有所收敛。关于《僧传》“神异篇”,是慧皎大师对《僧传》所分的十类之一。前三类为译经、义解、神异。对于此分类顺序,其在第十四卷中说明为:...过失,人之功过常有天神下降按巡记录,为中国道教之一  中心理论11。  可见,悔过除在道教思想中是极重要的一环。此从明代所编的《道藏》中,有关灭罪经典及宝忏之仪轨众多,几乎分布于“三洞三十六部”之中...

    释大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844451.html
  • 众经目录五卷

    十卷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 舍利弗问经一卷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真伪沙门经一卷(一名摩诃比丘经) 戒消灾经一卷 迦叶禁戒经一卷 犯戒轻重经一卷(一名犯罪经)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十...  右二经同本异译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西秦乞伏仁世法坚译 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(一名分别经) 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业报应经一卷(一名分别业经) 业报差别经一卷 大隋开皇年昙法智译。  右二经同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545768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的十善道之概观

    [32] 又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六云:  复次、戒律中戒,虽复细微,忏则清净。犯十善戒,虽复忏悔,三恶道罪不除,如此立役畜生,虽复深悔,犹不除。(大正25、395下)  在出家戒中,包含“道德规范”...善者,如大地土之多的譬喻。[6] 同时,十善业是与十恶业相对的。[7] 如《阿毗昙毗婆沙论》卷二十五“不善品”第一之一所说:若造十恶业、便堕三涂。[8] 若能行十善便得人天福的乐果。如《别译杂阿含经...

    释悟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845984.html
  • 声闻律之制定意义

    善戒虽复忏悔,三恶道罪不除。如比丘杀畜生虽复得悔 ,犹不除。(注20) 从佛制不制、佛出不出世、忏悔后清净或除非的分别中,我们可充份见出毗尼与尸罗的差别。我们甚至可明确地说:假使...227~279)。问题是:“不贪嫉”等若违犯时,如何惩处?个人若覆藏时,又由谁来举?所以我们不妨留意“业道”(karma-pathah)二字:“业道”只是指依身语意之善业感得善道,恶业感得恶道,并非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446211.html
  • 三论宗主要典籍之评述

    种种罪相,又告诫“不净说法”这大。本经未特别论述菩萨律仪,此为异于其它戒本之处。然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、无生、无灭等,则虽受持二百五十条戒,亦形同破戒,并主张远离“戏论分别”始得称持戒。又以本经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546712.html
  • 《净度三昧经》与人天教

    复归家,身得安稳,快乐无极。”(行77~行124)  佛即放身相之光,彻照地狱。佛言:“地狱不治善人,唯治贪淫嫉妒愚痴之人。作得罪,作福得福。罪福之,无有逃处”。(行124~行143)  法自在菩萨...,在《法句经》中作“自然”、“福应自然”。[18]  以上论述了《净度三昧经》与《法句经》的关系。其中的因果报应思想,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当时,通过轮回学说,对中国的思想界曾经予以很大的冲击,这是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947260.html